我叫张爱花,生于1969年深冬。年轻时与缝纫机为伴,日日伏案裁衣、踏轮走线,时光在针脚里流淌,也悄悄地压弯了我的脊背——颈椎与腰椎的弧度悄然变了样,再也寻不回往日的舒展自在,含胸驼背成了难改的习惯,镜中的自己,总比同龄人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
那是个寻常的早晨,我在广场散步,一阵轻柔的乐曲忽然牵住了我的目光。不远处,一群身着旗袍的姐妹正款款走秀,她们腰肢挺拔如修竹,裙摆轻扬似流云,优雅的姿态像一束光,与缩着肩膀、敛着身形的我形成鲜明对比。自卑像细密的潮,悄悄漫上心头,我只敢远远站着,目光却舍不得移开。
就在这时,一位气质温婉的姐姐朝我走来,笑意温软如春日暖风:“妹妹,要不要跟着我们一起练?”我心头一慌,连连摆手:“我可不行,你看我这含胸驼背的样子,既撑不起旗袍的风骨,也配不上这样的场合。”她却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语气笃定:“没有谁天生就会,慢慢来,你一定能活成不一样的模样。”
这番话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生了根。我鼓起勇气加入队伍,后来才知道,这位姐姐正是队长穗凤娥。是她的温柔鼓励,让我迈出了通往优雅与自信的第一步,也让我的人生,自此与旗袍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穿上旗袍,并未有想象中的惊艳,只觉布料贴身,连呼吸都多了几分约束。领口似在轻轻收紧,脚步更是慌乱无措,东倒西歪间,退意悄悄爬上心头。凤娥队长看穿了我的窘迫,笑着走来,声音里满是暖意:“刚开始都这样,旗袍要慢慢品,步子要慢慢练,别灰心,你能行。”
真正的蜕变,始于日复一日的基本功练习。旗袍走秀从不是随意的漫步,讲究小步轻移、核心收紧、重心稳当,每一步都要让脚掌稳稳扎根,带着身体如行云般平移。可我起初总习惯用大腿发力,走得又僵又累,腿肚子整日酸胀不已。
程艳芬老师总在一旁耐心指导,见我步履僵硬,便轻声纠正:“要让腰腹带着劲儿,像提一口气,把整个身子‘拎’起来。”我试着照做,慢慢收紧腰腹,感受力量从丹田升起,顺着脊椎向上蔓延,再轻轻迈步。日子一天天过去,步子渐渐稳了,多年的含胸驼背竟也悄悄退去——后背慢慢舒展,像被春风拂过的柳枝,渐渐有了挺拔的姿态。后来,这份挺拔成了身体的记忆:久坐起身时,腰背会自然挺直;哪怕寻常行走,小腹也会下意识收紧,连身姿都添了几分从容。
更意外的是呼吸的馈赠。旗袍走秀讲究“气沉丹田”,起步时吸气如纳春潮,转身时呼气似拂轻烟。起初我总忘了换气,走几步便气喘吁吁;练得多了,气息渐渐沉稳,连困扰我多年的失眠也悄然好转。原来,旗袍走秀不仅给了我优雅的姿态,更给了我实打实的健康。
最珍贵的,是在这里遇见了一群同频共振的姐妹。练步时,有人会悄悄帮我调整裙摆;走得不稳时,总有双手轻轻扶我一把;动作不到位时,大家围过来细细指点,陪着我一点点进步。如今,旗袍走秀早已成了我生活的底色——清晨的晨光里,我们伴着乐曲舒展身姿,风拂过旗袍的纹路,也拂去心头的烦忧;穿上旗袍的我,渐渐忘了年龄的刻度,只觉岁月温柔,在裙摆间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往后的日子,有旗袍作伴,有姐妹同行,有热爱撑腰,我们定能在时光里缓缓走,步步生花,秀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风景。
文图:张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