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参加沁阳老体协以来,自己锻炼的自觉性更强了。在锻炼中也时不时想起2002年10月我作为沁阳民协主席去湖南衡阳拜见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的情景。
为编辑《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书,我决定更深一步采访一下葛振林老英雄。本想聆听他们在狼牙山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却意外从他“悔棋”“拄拐”“午休”等生活琐事里,读懂了一位老英雄朴素实用的“健身之道”,虽然他没有复杂的健身器械,也没有刻意的章法,但健身却全藏在日常烟火气中。
棋盘边的“动气”:老伙计的“情绪健身场”
时年85岁的葛振林喜欢下象棋,我们在他住的地方就知道了他的这一爱好。我们向当地人打听老英雄葛振林住哪,那人说:“葛振林啊?天天在这儿下棋。”我们顺着指向来到了老槐树下的棋摊。
提起下棋,葛老呵呵一笑:“喜欢下棋,大伙就觉得我和他们没两样,都是普通老头。”下棋,他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往棋摊凑,棋局上和老伙计们“斗智斗勇”,健康的情绪也随着棋局的起伏而快乐,葛老对我们说,下棋既动了脑,又疏解了闷劲儿。说到下棋,他的话却多了,他说:“人老了别总憋着,跟老伙计吵两句、乐一阵,心里敞亮,身上也舒坦。”有次棋友老周感冒没来,他拄拐送橘子,开玩笑地对老周说:“老伙计,多下下棋就不生病了!”说着摸摸老周的额头确认体温。
这份热闹里藏着葛老最接地气的“养心经”。
拐杖下的“斗气”:不服老的“筋骨倔强”
见到葛老时,他拄着旧拐杖快步走来。瘦高身子微显佝偻,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服,军帽檐压得略低,步子却稳当。这些朴素的装束,让我们很难与“狼牙山跳崖英雄”联系起来。得知老战友宋学义1971年去世,他抹了把鼻子说:“这个小宋,我还打算去河南看他……”话音哽咽,却很快转了话题。
“我不用拐也能走!老伴非要我拄,怕摔。”提起拐杖,葛老气不打一处来:“老子还不老,不拄就不让出门!”我们劝他那是老伴在关心他,他愣了愣笑了:“那倒是。”他拍腿说:“八十多了,零件都好。”这份“不服老”,全在对身体的“主动掌控”里。他却每天拄拐走两里路,从家到棋摊再绕菜市场,有时特意绕远:“多走两步,腿不僵。”有次下雨路滑摔跤,膝盖擦破,他反而安慰老伴:“摔一下活动筋骨,比躺床上强。”
他年轻时翻山越岭练就了好底子,退休后也不闲着,煤球自己搬,花盆自己挪,擦窗户踩凳子都是自个来。“自己能做的事别麻烦人,这也是锻炼。”他常说,老年人最怕“懒”,一懒骨头就松,越不动越没劲儿。
书房里的“枪缘”:藏在记忆里的“精神钙片”
葛老的书房不大,靠墙角立着一杆汉阳造步枪,枪身锃亮却少了枪栓。我拿起端详时,他坐下来讲起往事:“这枪跟着我大半辈子,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从没丢下过。”1982年离休,上级要收缴配枪,他急了:“缴枪就是投降,我不干!”后来双方妥协,枪留下,枪栓上交。
“他们说我这是特权,我算什么特权?”葛老狡黠一笑,“留杆枪作念想,不行吗?他们年轻没见过战场!”他每天都会擦枪,软布蘸油细擦,再用干布抛光,擦着擦着就发呆,念叨狼牙山的战友:“那会儿我们五个,就盼着活着回家再摸枪……”
擦枪对他而言是“精神锻炼”,战火记忆、战友情谊像“精神钙片”,让他晚年仍有军人的硬朗骨气。他对晚辈说:“人老了不能忘掉过去,忘了就没了精气神。”这份坚守,让85岁的他眼神坚定,腰板挺直,透着不服输的劲儿。
生活里的“规矩”:洗澡是“长寿密码”
葛老生活极有规律,“洗澡”和“午休”雷打不动。夏天午饭后,他自己烧热水洗澡,不让老伴帮忙,也不请保姆:“洗澡是很好的锻炼,胳膊搓搓、腿揉揉,全身关节都活动了,像做保健操。”有次老伴想帮他搓背,他摆手:“不用,这点活儿能干。”
问他长寿秘诀,他哈哈笑:“哪有秘诀?‘自律’就长寿。”我问他如何自律。他很严肃地告诉我,规律作息、适度活动、乐观心态,这就是健康长寿的关键。85岁的他自己走路、洗澡、下棋,没有大毛病。他常说:“人老了别把自己当‘老人’,别依赖别人,多动动、找乐子,日子就有劲儿。”
尾声:烟火气里的健身智慧
采访结束时,葛老送我们到门口。夕阳照在他身上,旧军服衣角飘动。他挥挥手向我们告别:“替我向宋学义家人问好,俺有空去河南看他们。”那时我们不知,这竟是他最后一次提及老战友——三年后(2005年),葛老去世,享年88岁。
如今想起那次采访,葛老的“健身经”仍很清晰:棋盘边的吵闹是情绪疏解;拐杖下的行走是筋骨锻炼;擦枪时光是精神滋养;规律作息是身体养护。没有高深理论,全是烟火气里的朴素智慧。这位狼牙山英雄用晚年生活告诉我们:老年人健身,不只是练身体,更是练心态、练精神。只要心里有劲儿、眼里有光,日常琐事也能变成最好的“健身课”。他的生活细节,早已超越健身方法,成为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学习。
(沁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都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