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人员的网球缘与滑县网球梦

发布日期:2025-09-16 信息来源: 安阳市老体协

  缘起:退休后的新赛场

  2022年,我从滑县政协退休。告别了多年的行政工作,本以为生活将归于平静,没想到一张小小的网球拍,为我的晚年掀起了别样波澜。

  组织上安排我担任滑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时,我站在新区体育场的网球场边,望着空荡荡的场地,心里满是惋惜——这么好的设施,怎能任其荒废?再一打听才知,滑县竟连一支像样的网球队都没有!

  那一刻,一个念头在我心中萌生:“既然群众有需求,场地有基础,为何不让网球在滑县扎下根?”

  破局:从零开始的网球梦

  万事开头难。滑县虽是人口大县,网球运动却长期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没有专业教练,没有固定队伍,甚至不少人觉得网球是“贵族运动”,遥不可及。

  “那就从最基础的做起!要培训,我第一个报名。”在县老年体工委工作会议上,我当众表态。2023年暑假,我们发起动员,号召退休干部、在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及社会爱好者组建训练队。起初响应者寥寥,有人打趣:“段主席,您这岁数还折腾啥?打打太极拳多自在。”可我不甘心——“健身不分年龄,运动贵在坚持!”

  终于,我们“凑齐”了近30人的队伍,年龄从50岁跨度到70岁;为激发活力,还特意吸纳了几位年轻球友。为撑起滑县第一支网球队,我们从紧张的活动经费中挤出资金,为队员购置球拍,又从全县挑出优秀专业教练,在新区网球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集训。

  躬行:以身作则的“老学生”

  作为协会主席,我深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集训第一天,我凌晨5点就赶到球场,拎着球拍反复练习挥拍动作。一次双人对拉练习时,我脚下一滑,重重摔在球场上,手里却仍紧紧攥着心爱的球拍。教练和队友赶忙将我扶起,心疼又敬佩地说:“段主席训练像小学生一样认真,拼起来像职业运动员一样拼命。”

  汗水从不会骗人。短短半个月,我从连球拍都握不稳的“菜鸟”,渐渐能与队友打上几个回合。更让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队员开始主动加练——如今每个清晨,网球场都有挥拍训练的身影,昔日冷清的场地早已热闹起来。

  2024年春天,滑县老体协网球专委会正式成立。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我反复斟酌后,决定在专委会下组建滑县精英网球队,吸纳老中青三代球友,代表滑县外出参赛。目前,包括我在内,队员已达60余人。

  燎原:赛事点燃的网球热

  光有训练还不够,比赛才是点燃热情的最好催化剂。我们利用节假日举办“五一网球公开赛”“庆七一颂党恩”网球比赛、“滑州杯”网球公开赛等赛事,不仅本地球友踊跃参与,还吸引了安阳、鹤壁、新乡、濮阳等地的球友专程赶来。

  最难忘的是2024年“滑州杯”比赛。我和搭档一路拼杀,最终夺得双打亚军。领奖时,观众席上有人喊:“段主席,下次拿个冠军!”我笑着挥手,心里却清楚:比名次更珍贵的,是这片球场上越来越旺的人气。

  同年,我既带队又作为队员,参加了中国京山网球绿林英雄会。站在全国赛场上,看着滑县的旗帜与其他省份的队伍并列,那一刻,我无比自豪——“我们这个小县城,终于也有人能‘打出去’了!”

  收获:网球带给我的多重馈赠

  最直观的是健康的体魄。从前工作时,总感觉疲惫缠身,体检报告上偶尔亮起的“红灯”也常让人悬心。可坚持打球这两年,不仅感冒少了大半,肩颈的酸胀也悄悄缓解,连走路都觉得脚步轻快——老伴总笑着打量我:“这背也直了,气色也亮了,倒像捡回了十年精气神。”

  更意外的是精神的舒展。退休初时,偶尔会因“闲下来”怅然,总觉得少了些奔头。但自从在网球场打球,这份怅然渐渐被冲淡了。每次挥拍时,眼里只盯着跳动的球,心里的杂事也跟着落了地;和队友对拉几回合,汗一冒出来,连心情都跟着透亮。如今再想起“退休”,早没了迷茫,反倒觉得:在球场上追着球跑的日子,比从前更有滋味。

  最珍贵的,始终是那份真挚的友谊。在球场上,我结识了各行各业的球友:从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到和我一样的退休老同志,从本县的街坊到周边城市的爱好者,大家因网球结缘,场上是较真的对手,网下是能唠家常的挚友。有位滑县籍的洛阳球友,每次县里办比赛都特意赶回来,握着球拍笑:“段主席,咱滑县的球场热闹,人更实在——为这球、这人,多远都值得来。”

  展望:让网球成为滑县的新名片

  如今,滑县参与网球运动的已有200多人,每年举办大小赛事十余场。每次看到白发老者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同场竞技,我都忍不住感慨:“这不正是体育的魅力吗?它让年龄只成数字,让热爱跨越代际。”

  某个打完球的傍晚,我坐在场边,看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忽然意识到,这些跳跃接球的身影,不正是“老有所乐”最生动的诠释吗?当网球与地面碰撞的韵律融入城市的呼吸,我们书写的已不仅是个人的健康日记,更是滑县老年体育发展的一段微缩史诗。

4


3


1


2

  文图:段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