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遍地撒种”到“择一深耕”:我的健身蜕变记

发布日期:2025-09-15 信息来源: 安阳市老体协

  退休后,我总想着给生活添些活力。看着广场上、公园里五花八门的健身项目,一颗心顿时像揣了只蹦跳的兔子——什么都想学。

  最先吸引我的是柔力球。朋友们手持彩球,跟着音乐在空中划出圆润弧线,姿态优雅又自在。我赶紧报了班,授课的是位温和亲切的大姐。她怕我跟不上,手把手教我握拍力度、转身角度,连脚步挪动都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可我总是不得要领,身腰不知如何转动,脚也转不了360度,球频繁掉在地上。练了1个月,连最基础的“绕环”都做不连贯。

  没等柔力球练明白,我又被旗袍走秀的队伍勾走了魂。姐妹们身着素雅旗袍,踩着音乐节拍款款迈步,举手投足满是韵味。我兴致勃勃地加入,老师耐心纠正我的站姿,热心教我提胯、摆臂,甚至亲自帮我调整手型。可我要么同手同脚,要么节奏总慢半拍。别人走起来“步步生莲”,我走起来却像“蹒跚学步”,练了一阵便羞得不敢再去。

  后来,我发现不少人在打太极。老人们慢悠悠出拳,既养生又显气质,我再次动了心。这次我暗下决心“好好学”,张平顺和王好勤两位老师格外负责。从“起势”到“云手”,每个动作都拆解教学,怕我记不住,还特意把动作要领写在纸上交给我。可我脑子记住了,手却跟不上,胳膊总僵硬得像根木棍。别人打拳“行云流水”,我打拳反倒像“机器人摆臂”,练了一个多月,依旧没摸出门道。

  再后来,门球、广场舞我也都尝试过。每次老师都耐心指导,可我始终是“三分钟热度”,哪个都没学会,反倒弄得自己腰酸背痛,心情格外沮丧。

  直到有次和广场上的老朋友聊天,我才发现,那些把健身项目练出成绩的人,都有个共同点——“术业有专攻”。

  练太极的张平顺和王好勤老师,习练、钻研太极20多年,从24式到42式,每个动作都琢磨得透彻。如今不仅自己打得好,还带出上千名学员,不少人在省市比赛中拿了奖。

  练瑜伽的谷振粉老师,起初只是跟着练基础体式,后来认准瑜伽,每天雷打不动地练习,还专门考了教练证。现在她担任瑜伽专委会主任,带领学员改善体态,参加上级比赛均取得好成绩。

  健步走专委会的邵自梅主任,坚持健步走多年,不仅走出了好身体,还组建起几百人的健步走队伍。每周组织活动,队伍越带越红火,多次参加省级比赛,斩获骄人成绩。

  听着他们的故事,我忽然想起韩愈在《师说》里写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也终于找到自己的问题——贪多求全,却没能静下心来深耕一个领域。这就像种地,撒了满田种子,却不用心浇灌、锄草、施肥,最终自然无法丰收。

  从那以后,我不再盲目跟风,选定最感兴趣的太极拳,跟着老师们踏踏实实地练。每天清晨,我早早到戏曲广场,从“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基础动作练起。动作不标准,就请老师纠正;记不住要领,就回家对着视频反复琢磨。一开始还是会出错,但我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易放弃,而是一点点打磨动作——不怕千年笨,就怕万年学。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胳膊不僵了,脚步也稳了,打拳时能渐渐找到“以柔克刚”的感觉。虽然现在还远比不上老师,但看着自己一点点进步,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微信图片_20250915085225


微信图片_202509150852271


微信图片_202509150852241

  这段健身经历让我彻底明白,“术业有专攻”从不是一句空话。无论生活还是健身,找准一个方向,沉下心钻研,扑下身子认真苦练,才能真正有所收获。那些看似光鲜的成绩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专注与坚持,而这,才是通往“精通”最踏实的路。

  文图:魏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