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国球乒乓,魅力无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全国各地乒乓球爱好者队伍持续壮大。滑县乒乓球运动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中小学生学乒热情高涨,涌现出多所乒乓球特色学校;成年人中“夫妻档”球友越来越多,球馆和乒乓球场时常出现人满为患、排队候场、“一台难求”的景象。
同时,随着“乒乓球是终身适宜的体育项目”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成年人,特别是退休后的老同志,开始爱上乒乓球。但他们大多半路出家,部分人甚至是零起点,急需专业技术指导。一边是对乒乓球如火的热情,一边是“接球即落地”的尴尬,“求师无门、四顾茫然”的焦虑,成为不少爱好者的共同心态。
从善如流。滑县乒协领导积极响应球友呼声,在2025年1月18日召开的年会上,作出了举办培训班的决定。
二、开班
1月19日,在锦和球馆举行培训班预成立预备会议。郭传海会长亲自召开座谈会,认真倾听10名新入会球友的意见与需求,简要介绍举办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学员提出希望与要求。随后,他将学员带至球案旁,开展现场教学。为让大家对乒乓球有整体认识,他边讲解边安排教练示范,全面介绍乒乓球专业术语,让大家直观、系统地了解乒乓球运动,明晰努力的大方向。这番教学,让学员们对培训班充满期待。
春节后的第12天,即2025年2月9日,滑县职工乒乓球活动中心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经过精心筹备,滑县历史上第一期乒乓球培训班正式开班。乒协常务副会长王新华、秘书长贾忠宝,以及教练员、陪练人员和十多名新学员参加开班仪式。仪式结束后,贾秘书长讲授开班第一课,详细介绍乒乓球基本知识,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开启培训活动的新征程。
培训班正式授课历时六个月,每周日在锦和球馆集中授课一次,共组织教学24课时。
教学内容涵盖:乒乓球基本知识;乒乓球五要素(速度、落点、旋转、力量、弧线);托球、颠球、发球等基础技能;正手攻球、反手攻球等核心技术;发球(上旋、下旋、侧旋和不转)与接发球(搓球、推、挡、打、拉)技巧;以及比赛中的战略与战术。
三、教练队伍
为保证教学质量,乒协遴选全县优秀教练全程授课,共7人,分别是:
李晨浩教练:毕业于郑州大学体育专业,滑县职业中专体育教师,国家一级裁判员,曾执裁中国乒乓球会员联赛总决赛。他球技高超,长年保持全县单打第一,多次在省、市级单打或团体比赛中名列前茅,还获省级乒乓球比赛单打一等奖。其不仅实战经验丰富,教学亦十分出色,能因材施教,让不同水平学员均有所获。
宋香莹教练: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湘江路小学体育教师,国家一级裁判、社会一级指导员。她多次获县、市级女单和团体第一名,2024年更获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中区河南赛区)总决赛单打第一名。她实战能力突出、理论功底扎实,授课善于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教学让复杂技术动作变得简单易懂。
高学贵教练:自学成才,现任职业乒乓球教练,滑台路小学乒乓球社团指导老师。他怀揣培养世界冠军的梦想,热衷传播乒乓球技术,常于新区广场乒乓球场指导求技者,也是陪伴学员最多的教练——在锦和球馆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总是耐心喂球陪练、手把手指导学员,让人倍感温暖。
赵志刚教练:对乒乓球运动热爱且执着,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及多次外出交流培训,2017年取得国家体育总局初级教练员资格,获评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此后一直从事青少年乒乓球培训工作。他认为,能让孩子们在方寸球台间锤炼心智,自己也能从中收获快乐、充实生活。
刘兴华教练: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理论扎实、酷爱乒乓、球技娴熟,现任职业乒乓球教练,长年开展中小学生课外乒乓球培训,经验丰富,注重基础与规范,强调动作准确性。
贾忠宝:乒协秘书长,培训班总主持人,共授课5次(含1次专场)。他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亲自制定培训方案,亲自主持每次集中学习。培训伊始,便为学员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指明学习方向,帮助学员规避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郭传海:乒协会长,培训班总设计师,共授课4次(含2次专场)。他为发展滑县乒乓事业倾注无数心血,事无巨细皆时刻牵挂。其浸淫乒坛数十年,实战经验丰富,对比赛战略、战术有独到研究。他亲自授课,希望球友们理解乒乓球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刻苦训练,成长为乒乓球高手。
此外,经常参与陪练的有于新凯、王桂军、李明建、崔明勋、方向云等人。教练与陪练均因热爱投身其中,无任何报酬,纯属义务奉献,且每次上课都提前到场,无人愿意落下一节课。
四、困难和效果
开班时学员共14人,构成多元,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
1.学员均为成年人,平均年龄超55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年班”。他们年近花甲,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模仿力较弱,固有的行为习惯难以改变,知识接收速度慢,学起来吃力,也给教学带来困难。
2.学员基础相差悬殊:有人自幼打球、球技不凡,需通过培训规范动作、提升水平;也有零基础的“小白”,毫无运动基础,学习压力极大。学员情况迥异,教学需求难以统一。
3.退休学员占比高:他们参与培训的首要需求是社交,其次是强身健体,提升球技仅排在第三位。长期受工作约束的他们,退休后如“脱笼之鹄”,部分人不愿再受培训纪律约束,部分人因学习吃力选择退出,最终中途退出8人,同时新加入12人。
尽管如此,每天到球馆练球的学员仍有七八人。“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即便在40℃上下的高温天气,部分学员也未停止练球。酷暑难耐时,一上午要喝大量水,挥汗如雨,衣服湿透后紧紧贴在身上。“宝剑锋从磨砺出”,辛勤汗水换来了球技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几名“小白”进步最为明显,如今已能与球友你来我往,连续推挡数板。
宋香莹老师评价道:“学员们进步真快!随便两人正手对攻,虽不能说每个球都能打20个以上,但也差不多了,很多时候对练能超过100个。听着他们有节奏的连续击球声,优美动听,能真切感受到学员们对乒乓球的热爱、执着与认真,真了不起!”
郭传海会长更是一语中的:“学的认真,教的负责,结果圆满!”
获益的不仅是正式学员,集中培训时,总有不少编外球友前来“蹭课”。许多打了一辈子“野球”的爱好者,借此获得专业指导,如“醍醐灌顶”,长期存在的不合理动作得以规范。
五、结业竞赛
2025年8月31日,培训班结业仪式以混合团体赛形式在锦和球馆举行。15名学员按技术水平分为A、B、C三个层级,组成5个比赛小组,采取大循环赛制,进行了五轮激烈比拼。
经过近4个小时的角逐,比赛成绩最终出炉:刘红彬、郝昭、方怀胜组合勇夺魁首;管永杰、宋少俊、陈爱武组合与苗修利、卢文华、张荣照组合并列第二名;郭正、刘申强、郭子英组合与王利斌、李爱社、周俊更组合并列第三名。
贾忠宝秘书长感慨道:“本次结业竞赛有三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比赛回合这么多,二是想不到比赛中的精彩球这么多,三是想不到每场比赛的结果都是一分之差。”
结业竞赛深受学员欢迎。乒协为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教练员,在赛前、赛中针对排兵布阵和技战术运用提供适时指导,帮助队员熟悉团体赛规则;同队队员齐心协力、相互提醒。其中,A、B组学员分别与其他组8人对决,C组学员与4人对决,既检验了学习效果,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赛后,22人以AA制形式聚餐,大家济济一堂、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畅谈半年来的培训感受,现场氛围热烈而温馨。
“相逢是缘,感谢有您!感恩每个教练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悉心指导,感恩每个老师一次次不畏其累的热情陪练,感恩每个球友一天天不离不弃的一路陪伴。”一名曾是“小白”的球友如此感言。
六、意义
乒协举办公益培训班,在滑县乒乓球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探索:
一是体现县乒协积极履职的使命担当。作为体育社会组织,县乒协有效整合协会场地、教练员、志愿者等资源,举办公益培训,推广普及乒乓球技术,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社区,既彰显社会责任担当,也提升了在全县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
二是填补老年人乒乓球系统培训的空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热爱乒乓球的老年人将越来越多,但针对成年人的乒乓球培训较少,专门面向老年人的培训更少。老年人“学习难度大”“健身需求优先”的特点,对培训组织提出严峻挑战。滑县乒协的探索犹如“雪中送炭”,帮助老年爱好者破解“想学无人教”的焦虑,也为全国老年人乒乓球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滑县案例”。
三是积累处理“培训班短期性与学乒长期性”矛盾的经验。乒乓球是技术含量高的运动,每项技术都需成千上万次练习,无长期磨炼难以挥洒自如,但培训班时长有限。滑县乒协在有限时段内,让学员全面了解乒乓球技术体系、掌握基本动作并实现进阶,充分展现课程设计的智慧,为类似培训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是展现滑县乒乓人的精神风貌。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群体,“热爱”是所有人的共同信念:乒协因热爱而勇于担当、举办公益培训;教练因热爱而无私奉献、授课陪练;学员因热爱而自觉自愿、刻苦训练。滴水映海,培训班的实践,正是滑县乒乓人“热爱”精神的生动写照。
此次培训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一次温暖的陪伴与共同的成长。它见证了热爱如何跨越年龄、凝聚人心,也印证了民间体育组织在推动全民健身、发展老年体育中的不可替代之力。
八月流火,培训班在暑气渐消中落下帷幕,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郭传海会长在结业竞赛开幕式上表示:“半年来的实践,为乒乓球推广普及探索出丰富经验、带来诸多启迪。今后,我们要将培训活动常态化、多元化,惠及更多乒乓球爱好者,让乒乓之乐回响于更多人的生活,让体育之光照亮更广阔的滑县城乡。”
文图:张荣照 陈爱武 于新凯 李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