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8点多,平顶山市鹰城广场乒乓球场热闹非凡。“老王来了!”80岁的王西山老爷子刚推着电车走进来,球友们便热情招呼开来。有人径直上前,对着他比划起挥拍动作,原来老王耳背,这是邀战的“暗号”。
两小时鏖战,“秒杀”年轻人体力
慢悠悠走路的老王,一站上球台,瞬间像换了个人。眼神锐利如鹰,紧盯白色小球。迎球、挥拍、扣杀,动作行云流水。偶有失误,他懊恼地连连比划动作;抓住机会扣杀得手,或是对手打出好球,他便会像个孩子般“哈哈”乐出声。对面的球友默契地以防守为主,但老王可不客气,瞅准机会就进攻,力道虽不及当年,落点却依然刁钻。
“歇歇吧老王,80啦!”旁边球台的球友趁着休息,忍不住劝道。对面的搭档也多次示意暂停。王西山摆摆手,只管专注发球、接球。从8点半到10点半,整整两小时酣战,直到搭档汗透衣衫,老王才意犹未尽地停下。令人惊叹的是,他气息平稳,额上几乎不见汗珠,轻松地说:“你看,我都没出汗,一点也不累,还能打。”
“这老头可不简单!现在年纪大了,以前水平更高!”“脾气好,大家都爱逗他。”在他们看来,老王在球台前展现的旺盛精力和持久体能,足以让不少缺乏锻炼的年轻人汗颜。
退休寻爱好,乒乓伴晚年
王西山2005年退休后,曾以接送外孙女、遛弯打发时间。“觉得不是长久之计,得有个爱好。”想到自己和老伴年轻时都打过乒乓球,他便拉着老伴重拾球拍。“没想到,这一打就是20年。”后来老伴因年事渐高不再打球,老王却坚持了下来,风雨无阻。
谈及坚持的动力,老王满脸笑容:“乒乓球运动非常好,安全、不易受伤,给人带来健康,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快乐。”这20年的坚持给了他丰厚回报:少有头疼脑热,心肺功能良好,体力恢复快。“觉得累时躺下休息一会就好了。”他自豪地说。
他还展示了他的“秘密武器”,一个改造过的球拍。拍柄与拍面连接处多出一个凸起装置。“发力时卡住手指,拍子不会飞出去,发旋转球更能用上劲儿!”这份对技术的琢磨,也透着他二十年如一日的热爱。
“只要行动方便,我就一直打下去。”王西山语气坚定。
文/图: 丁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