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点30分,灵宝市水上乐园600平方米的乒乓球球馆里,总会准时响起“吱呀吱呀”的拖把声。68岁的江振海、66岁的唐孟军、73岁的杨臻,三位银发老人已经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拖地、擦台、烧水,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没有工资、没有节假日,一干就是近四年。
“当过兵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唐孟军把在铁路公安系统养成的严谨作风,原封不动地带进了球馆。每天最早到、最晚走,手机相册里存的不是风景,而是会员遗落的球拍、球衣、手机照片——第一时间发到微信群,失主认领率100%。会费收缴、物品添置、水电支出,每一笔账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用会员的话说:“老唐的账,比银行还靠谱。”
73岁的杨臻是退休教师,学球虽晚,却借着管理员“特权”成了半个教练。闲暇时,他钻研裁判规则,协会举办大小赛事,总能看到他胸前挂着“裁判员”证,跑前跑后。“干了一辈子教师,知道什么叫‘身教重于言教’。”杨臻说,“会员里有不少孩子,我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
球馆实行会员制,上百名会员的会费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三位老人把“开源节流”刻进了骨子里:晴天不开灯,人走灯灭;废旧球网剪一剪,还能当擦台布;会员送来的矿泉水桶,他们攒起来卖给废品站,换几瓶消毒液。
“他们图啥?”面对记者的提问,江振海答得朴实:“协会是大家伙的,我们多出一份力,它就多一分生机。”唐孟军接过话茬:“既然把钥匙交给我们,就要守好这个家。”杨臻则把话升华:“退休了还能被人需要,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灵宝乒协会长张卫东动情地说:“他们是乒协最可爱的人,也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注脚。”夕阳西下,球馆的灯次第亮起,三位老人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像三根坚实的“台柱”,默默撑起了一片小小的乒乓天地。
(通讯员:伍国汉 常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