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巧叶,是滑县太极拳健身气功协会健身大学第七期学员。毕业后,班主任在协会的安排下,又投入了新的工作岗位,我就像蒙头苍蝇,不知在哪里晨练一会儿。幸运的是,2024年,协会健身大学又新建了进修一期教学班,让卸任的张平顺老会长带领,真是欣喜若狂,我成了其中的一员,美其名曰:“我们又上研究生班啦。”
到了进修一期教学班,我心里又有了归属感。但我并不是一名好学生,其他同学早去晚归,我是晚去早回。因爱人有病,我虽说起床不晚,但要把一切安排就绪,然后才出发去晨练。去年我还没有退休,到点就又得赶快去上班。因此,在学习时,我都格外用心,老师说的每一个动作要领,我都像用小刀刻记号一样,把它刻在心里。更让我不掉队的是,张会长讲新内容的前一天,都会把动作名称、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发到群里,让每个学员都能提前预习。学习二套太极扇时,张会长把每一个动作怎样配歌词、分别占几拍,写得整整齐齐、非常规范,整理了好多页发到群里供我们参考。张会长费了那么大功夫,自己若不看、不好好学,总感觉内心有愧,所以我挤出时间预习,这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
张会长带领我们新学了26式孙式太极拳,规范提升了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夕阳美》太极扇。一年下来,内心感觉不光是学了几套拳、剑、扇,而是觉得自己身上又注入了新的血液,满满的正能量。张会长不仅仅在教我们打拳,而是把做人的道理融入拳理、拳技当中。例如,讲到“腰为主宰”时,张会长说:“腰相当于中央,四肢相当于地方,腰是统帅,四肢都要听腰的指挥,地方一定要服从中央,不能违背中央领导。”讲“穿掌下势”时说:“宁愿下不去,也不能弯腰,像干工作一样,要坚持原则,不能犯错误。”这话一听,就知道他是一名纯粹的共产党员。
今年春天,带着对张会长的崇拜与敬仰,春风带着新叶的清香,把我又吹到了张会长所带的进修二期,学习杨氏28式太极拳。为配合协会开发新的教学大课堂,进修二期的教学地址挪到了大西关戏区广场,由于地方偏僻,知道的人较少。起初人员并不多,但张会长不论人多人少,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丝毫不变,他总是早早地就到了晨练场地,手把手地教学员动作、掰姿势,诲人不倦地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精心示范。拳友们在张会长带领下,团结互助,切磋探讨。我们的拳技一天比一天提高,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健。
再说张会长的教学方法也很妙。他教我们用过“三关”的练习方法规范动作。第一关:拳理关,要明理。第二关:用法关,要知用。第三关:劲力关,要悟劲。他说:“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咱们现在练拳,主要是强身健体。在过去,是把技击的属性放在第一位。咱们懂了劲力,平时不能轻易去用,练武要有武德。”
“做完上一式,往下一式怎么衔接,脚怎么放,手怎么摆,要为下一式考虑。跟做人一样,要为别人考虑,留有余地。”张会长边教打拳,边教我们如何做人。有时候,心里有了烦心事,我也会像孩子一样,跟张会长说道说道。
拳技上,我们也有很大的提高。例如,“白鹤亮翅”转接“搂膝拗步”,张会长给我们讲:“螺旋下沉,像拧螺丝一样,拧到哪里?拧到涌泉穴,入地生根。”以前学习,只体会到脚的五趾抓地,根本没听到“入地”一词。现在真正体会到那些看似轻柔的动作里,藏着千钧力道,体会到了掤、捋、挤、按的实际意义,明白了张会长常说的“四两拨千斤”的含义……这样的例子举都举不完,我们不光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健康和正能量。
6月底,我们已经学完了传统杨式28式太极拳,在协会领导王会长、马会长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7月6日,我们进修二期进行了结业展示。那天早晨,我一到晨练场地,看到人多了好多,各位会长都来了,所有的老师也都来了,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与感激,觉得进修二期的课堂蓬荜生辉、光芒四射!道一声:感谢协会每位领导和每位老师!
每一阶段的结束都是下一阶段的开始,张会长宣布:“7月7日正式学习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他接着又说:“7月7日是什么日子?是卢沟桥事变纪念日。我们把身体锻炼好,就不会让外国侵犯我们。”“我们现在锻炼身体,就是已经投入战斗……”
张会长教我们学习太极拳,不只是简单的招式练习——而是骨里的韧劲,是心里的底气。当年前辈们以风骨御外侮,如今我们练习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为了健身强国,都是为了把这份“情”融进日常: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是战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战斗,把老祖宗的智慧传下去,就是另一种“御侮”,也是战斗。这拳里的力道,从来都连着家国,一朝一世,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
陈巧叶,小学省级骨干教师,1989年毕业于滑县师范学校,同年参加工作,2024年8月退休于滑县城关街道育红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