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由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主办,嵩县老年人体育协会、洛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南无拳专项委员会承办,嵩县信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协办的“河南省非遗南无拳首期培训班(洛阳嵩县站)”在嵩县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南无拳精神”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吸引全县百余名武术爱好者齐聚嵩山腹地,共同开启这场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融合的传承之旅。
文化沃土上的非遗新篇
嵩县地处伏牛山北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河洛文化重要发祥地,这里孕育了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此次培训班选址嵩县,既是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推动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重要实践。开幕式上,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淑娈指出“南无拳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武术‘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哲学智慧。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培训,让这一古老拳种从典籍走向生活,从历史照进现实。”
多方协同构建传承矩阵
活动现场,嵩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王广政阐释了“体育+文化”的融合逻辑:“近年来嵩县持续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此次与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携手,正是要为中老年群体打造‘以武会友、以文化心’的交流平台。”作为协办单位的嵩县信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同步发挥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不仅提供标准化教学场地,更组建了由非遗传承人、专业教练构成的师资团队,确保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有机结合。这种“协会引领+社会协同+专业赋能”的模式,为非遗传承探索出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沉浸式教学激活传统智慧
首日课程中,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涵通过图文演示与动作拆解,系统解读南无拳“三盘九势十八式”的核心要义。在理论课堂上,他特别强调“南无拳讲究‘形神合一’,每个招式都蕴含着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养生理念,尤其适合中老年群体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随后的实操环节中,学员们在教练指导下研习基础步法与呼吸吐纳,62岁的嵩县学员刘女士表示“以前只在资料里见过南无拳,现在跟着老师一招一式练习,才发现这套拳法刚中带柔,既锻炼筋骨又能修身养性,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非遗传承教育,真是太幸运了!”
长效机制赋能全域传承
开幕式尾声,嵩县老年人体育协会正式发布“全民健身・非遗同行”行动计划,宣布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联合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推动南无拳从专业赛场走向大众生活。
据活动主办方透露,为期3天的首期培训将完成南无拳18式基础教学,后续还将通过考核认证、赛事选拔等方式培育基层传承人。按照规划,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年内将在省内多地开展巡回培训,逐步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传承网络,让这一源自北宋的古老拳种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随着首期培训班的启动,南无拳正以“活化传承”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这场发生在嵩县的非遗实践,不仅是一次传统武术的技艺传授,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当代解码——当古老拳种遇上现代全民健身热潮,当非遗保护对接基层社会治理,传统文化的传承密码正被逐步破译,为建设“行走的文化河南”书写生动注脚。
(洛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侯育谦 南无拳专项委员会 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