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渑池县以体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纪实

发布日期:2025-04-01 信息来源: 三门峡市老体协

  暮春时节,仰韶大地涌动着文化振兴的热潮。3 月下旬以来,渑池县各乡镇、村(社区)的文化广场上,一条条鲜艳的 “理润渑池”横幅在春风中猎猎飘扬,威风锣鼓与理论宣讲正合奏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动人的乐章。

  文体搭台,激活乡村振兴 “一池春水”。在仰韶镇张沟村文化广场,当威风锣鼓队敲响《黄河魂》的激昂鼓点时,四邻八乡的乡亲们潮水般涌入广场。65 岁的李大姐带领的广场舞队刚跳完《领航新时代》,又变身普法志愿者,用方言、快板宣讲《民法典》中的继承条款。“白天侍弄果园,晚上登台表演,有时还能当讲解员,这日子过得比唱戏还热闹!”这位热心的舞蹈队长笑呵呵地说。

  创新模式,打造理论传播 “流动课堂”。“乡亲们,咱社区红白事新规就像这广场舞,得跟上形势、踩着时代的节拍走!”在城关镇会盟社区的宣讲现场,残疾人艺术团的轮椅太极扇表演刚结束,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就借势开讲。这种 “文体演出 + 案例解读 + 互动问答”的模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移风易俗政策等内容,随着戏剧唱腔、广场舞步和健身操的节奏,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心田。

  群众登台,培育文化振兴 “内生动力”。在段村乡南岭村孝亲敬老节上,68 岁的张老汉心血来潮,上台表演了一段广场舞,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又表演了自己创作的《十劝世人孝当先》顺口溜,引发观众满堂喝彩。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 “体育达人”、“草根艺术家”,既是政策的宣传员,又是文明的播种机。农忙时节,他们是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节庆时刻,摇身变为舞台上的主角。这种 “亦农亦艺 ”的身份转换,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

  将理论宣讲与群众文体需求相结合,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将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这种“接地气、有人气、聚心气”的做法在渑池县已成常态。“在农村,理论宣讲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要变成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土语、贴心话。”仰韶镇党委书记谢谦的话道出了个中的关键。

  据悉,今年以来,渑池县已开展此类活动 30余场,覆盖 12 个乡镇 60多个行政村(社区),培育乡村体育骨干 200余人,推动移风易俗新办红白事 20余起。

  当 71岁的老党员、绘画爱好者,仰韶镇马铃村村民张伟在宣讲结束,即兴创作的《春到马岭村》书法作品被村民赞不绝口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惠民的丰硕成果,而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更是渑池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满园春色。

fe412fc176926eb36ef572a4697f7d2


df4e18cf33f8f23b57ee026d70380ac


c4246d7caab30a5f079e71475c19463


03d256efda0a72e98a8755ce0f79691


3b3d6915f4e6fc308d9a2bb719c0a81

  (图文:刘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