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彼此关注的目光相聚在大同

发布日期:2024-04-22 信息来源: 三门峡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收到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老年人体育新闻宣传指导活动(山西大同)的通知》,心里还的确产生过一丝犹豫和纠结,由于老年体育活动进入4月以来,逐渐增多,分身乏术;本人曾经参加过2023年4月中国老体协在四川达州举办首期线下老年体育新闻宣传通讯员培训班,必要性难于做出抉择,还有豫西远赴大同的交通因素。

  后来,又看到中国老体协《关于选聘2024年全国老年人体育新闻宣传指导活动(山西大同)授课教师的通知》,看到授课教师的“豪华阵容”,求学上进、老而弥坚之心与赴会一会学友之心,与强化、锤炼三门峡市老年体协新闻委员会骨干队伍构架,展示三门峡市老年体育工作精气神的追求相互激荡,遂使我定下决心,不仅自己要拨冗前去,而且还想争取机会,“带团参训”。在省老体协主管老体新闻宣传的副秘书长葛庆丰的支持、协调、运作之下,我与董建国、刘学亮的报名被顺利接受,一个由三门峡市老体协新闻委员会主任,率辖内义马市、渑池县老体协两位秘书长、市老体协新闻委员会两位委员的“三门峡团”随即成立。三门峡“组团参训”大同指导活动,由谋划走到了成行。

  4月15日,我们抵达郑州,16日7时许选乘郑州开往大同的动车直奔大同,于12时50分到达大同南站。在这个已经有些“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的时刻,头戴雪白太阳帽,身着鲜艳蓝马甲,肩披红色迎宾绶带,高举活动“接站”牌的志愿者,与我们的“第一次握手”,给我们了大同的良好“第一印象”。

  接下来3天的学习和实践,每天的“超负荷”运转,都使我们“不虚此行”的收获感日渐强化,日趋丰满。

  讲授课程的安排,视野宏阔,结构完整,内容互补,切实有用;授课老师的讲授,根据于道,发乎于心,顺乎于情,娓娓道来,给人一种常听常新的时代感、新鲜味。听课时间,聚精会神的听讲,心领神会的理解,提纲挈领的记录,间有瞬间的灵感顿悟,完全是一种心灵之旅,一席精神大餐。

  “白首课堂”,至善追求。台上,授课老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一家之言”“独家之声”在大厅回荡;中国老体协副主席、新闻委员会主任温文,6位莅会的省市区老体协领导,来自市县区各级老体协的160多位老体新闻宣传通讯员,坐满会议大厅,以一群小学生的虔诚,屏息静气、洗耳恭听,惟有记录的沙沙笔声可闻,拍照的闪光灯可见,而毫无旁声杂音,情景十分感人。

  大同“指导活动”,不仅为我们全国老年体育新闻宣传的理念、思路、知识的更新搭建起良好平台的作用显而易见,而且为全国老年体育新闻宣传工作的交流互鉴,提供现实广阔时空的“溢出效用”也得到凸显。

  课里是学习,课外、课间休息是切磋,是交流;饭前、饭后、进餐时刻的碰巧相遇、短暂邂逅,都是惜时如金的切磋、交流“唱主角”;甚至来程、归途都是难能可贵的切磋和交流机会。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老体协的167名学员对彼此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关注目光,被汇聚到了大同,汇聚到了这短短的几天中。我们的“纯休息”时间,被学习和交流压缩到了极限。

  奔来大同的路上,我与偕行两位县市同仁就工作思路与理念的交流广度、深度,是平日工作交流和调研所不可比拟。活动期间,抽空与同来的“河南团”田宏杰、刘振京、靳保定的交流,竞成为“新交”的“深交”。

  在大同,我与陕西渭南、山西运城和临汾老体协的副主席、秘书长等同仁互相看望,还就今年“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老年体育工作协作活动”运行方案进行了磋商。

  与参加“达州培训”的“同学”的相见、交流,既有不少“达州印象”的美好回顾,也有之后通过“微信”、网络对彼此工作情况的热情关注的复盘。江西省老体协副主席、《中国老年·康乐寿》杂志副主编彭道宾,对“达州班”期间,我在主持第三组讨论期间彼此的发言,印象依然深刻,我们两人又加了微信。“达州班同学”李玉梅就是大同人,在达州培训期间,被我称为“风风火火李玉梅”。这次“大同指导活动”,她既是学员,又是工作人员,组织、听课、摄像一肩挑,但仍把我们“河南团”的“在同之便”放在心上,不断询问我们的需求,给我提示、建议、关照,使我倍感亲切。

  更使我感受温馨和荣幸的,是我与2023年“新老年老年体育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首期培训班”学员的大同相会。这个班于2023年5月由中国老体协与河南省老体协指导,中国老体协会刊《娱乐体育·新老年》编辑部与三门峡市老体协主办,打出了“以文学赋能老年体育新闻宣传”的旗帜,吸引了一大批老年体育新闻宣传骨干,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118名通讯员参加培训。我有幸参与了培训的组织和授课工作,结交了一批五湖四海的朋友。这118名“首期班”学员,“投学”这次“大同班”的也不少。来自南京江宁区老体协的胡峰,先于我报到,当他从《活动手册》上看到我的信息后,竟然在活动入住的红旗大饭店接待大厅相迎,把抵同后的第一声问候给了我,宛若家人。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老体协的秘书长闫玉海,把“首期班”后,彼此关注、互相借鉴、相互激励的故事与情感,浓缩到了“拥抱”的见面礼中。

  在“大同班”,我体验到了河南省老体协、三门峡市老体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河南省老体协的“五动机制”,三门峡市老体协的“老年体育工作大格局”“老体新闻宣传大格局”,都令不少朋友向往。学员作品点评环节,是“河南团”的“高光时刻”。当中国老体协新闻委员会副主任、新华社体育部融发中心原主任彭东,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念出“三门峡市老年体协赵轶榜创作的《一次‘非正式’采访:邂逅‘本色大同’”》的题目之时,周围向我投来祝贺的目光;当彭东主任接着又提到刘学亮、董建国、田宏杰等“河南团”学员“作业”中的有关内容时,我更加坚定了对河南队伍此行学习成果和能力成长的自信;当看到体育摄影专家雷乃益展示的采风优秀照片,不少都出自河南省老体协《夕阳灿烂》杂志记者张志甫、河南学员刘振京等人之手时,我意识到“河南团”已经圆满实现了此行“文图并茂、摄拍双丰”的小目标,心中为河南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三门峡团”的作业,来自认真的听课,潜心的研究,精心的设计,夜半挑灯的琢磨。我们的“作业”,先由“三门峡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公众号发布,展示了我们的发布平台与发布能力;继而,我的作业(及张志甫、田宏杰等的河南作业),被19日的《新老年早报》采用,发布在《专题·大同喜讯》栏目下,标志着媒体的认同。没有辜负此行展示三门峡市老体协新闻委员会谋划和执行老年体育新闻宣传能力与水平的初心。我心始得稍安。

  能为学友代言,也是我大同之行的收获之一。大伙可能从《娱乐体育·新老年》杂志,从《新老年早报》中透露的有关信息,了解到我的话语权情况,因此不少学友希望我能为大家代言,把一些想法反映给上层及活动组织者,以使得活动更圆满。鉴于学员们由于异地采访,时间短促,不易掌握详实资料,每每影响“采风”效果,降低“作业”质量的情况,我根据自己曾经组织迎接中央媒体采访团的经验好体会,在就餐时“巧遇”温文副主席,顺势提出“上午开班式上您的讲话和当地副市长的致辞,都是之后学员在完成新闻采风实践、进入‘作业’任务操作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建议在学员群里提前发布”的建议,被温主席当场采纳,并以“容我再仔细校对一下,不能把带有瑕疵的材料给了大家”的表态,表示会尽快发布。

  还有经老朋友热情介绍,结识新朋友,也是此行幸事,使我愈加认识了肩头的责任。一些初次见面的朋友,希望与河南、与三门峡老体协建立联系,于是,我们互加微信,成了“线上”的新朋友。“三门峡经验”,将假此为更多的朋友带来启发与思考。获悉我省开封市老体协也成立了新闻委员会,我以全国首家在地市级老体协成立新闻委员会的三门峡市老体协的名义,致函祝贺。我与主任田宏杰老师建立微信。从此,三门峡与开封的联系将赖此热络,由此惠及两市的老年体育工作。山西省省直老体协贾绍智老师托“达州班”学友王爱萍在茶叙间约见,满足了他了解三门峡两个“大格局”经验,并建立微信联系的愿望。我与“二连高海”的结识,更带有传奇色彩,从此祖国北部边陲、二连浩特的老年体育,将吸引我关注的目光。

  想我赵某人,如今已年过七旬。《夕阳红》歌词云: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伟大导师却有诗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离开大同时,我想说,在“大同班”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都被深深的温馨包围着、浸染着,但我尚不能“从容”。因为初心在胸,使命在肩,更高的追求在前,我尚需奋力前行!

文:赵轶榜